日期:2021-12-08 10:46:06
2021年11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其第41屆大會上發布《共同重新構想我們的未來:一種新的教育社會契約》報告,探討面向2050年的教育。
該報告指出,世界正處于一個新的轉折點,作為解決世界性難題的重要支點,為了重塑和平、公正、可持續的未來,教育亟待轉型。新的教育模式,要求我們以不同的方式思考學生、教師、知識和世界之間的關系。
從2006年美國的“費城未來學校”開始,世界范圍內,一直在不斷涌現面向未來的創新學校。從傳統教育,到現代教育,再到未來教育,是育人思路的整體更新,也是學校形態的重新構建。
深圳作為中國標桿城市,已有一批優質學校開始探索未來教育、未來人才的模樣。深圳市高中教育質量發展規劃重點建設的公辦品牌高中、對接廣東省“未來教育”課程研究基地的紅山中學,就是一所正在高速度、高質量發展的“未來學校”。
紅山中學
01
以未來之眼光,擬未來之藍圖
紅山中學的“誕生”,可謂恰逢其時。近些年來,深圳中軸教育高地迅速崛起,“積極教育”的理念遍地開花,“未來教育”的呼聲水漲船高。強勢登場的紅山中學,立意打造智慧化未來校園,創辦中國特色的學術性研究型一流學校。
一所面向未來的創新學校,應該長什么樣?
自2020年3月接受龍華教育局委派的建校任務以來,校長何浩就對這所新建校寄予了厚望。何浩曾在深圳市高級中學任教18年,參與并見證了名校的創建過程,如今華麗轉身,成為了新興“網紅學校”的“掌舵人”。
《禮記·中庸》曰:“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一份好的學校發展規劃,就是一張引領學校通往未來的活地圖。要建成一所什么樣的學校,培養什么樣的學生?要實現該培養目標,學校應該怎么做,教師應該怎么做?籌建伊始,何浩校長便與校長會智庫一同深入探討學校的未來藍圖,期望得出一個滿意的答案。
何浩校長認為,想要建設一所能夠響應未來人才需求的學校,首先要拋棄單一而功利的唯分數與升學論,培養學識廣博、品行高雅、格局遠大的學生,把紅山中學建設成為兼具中國特色與國際視野的學術性研究型品牌高中。
紅山中學校長何浩
為了實現上述育人目標,紅山中學從“學習”和“創造”兩大關鍵詞切入,以學習為中心,創新學習機制,探索學習方式,把學校打造成“永遠學習,永遠創造”的學習中心——這就是紅山中學的核心定位。
那么,怎么學、怎么創造,才能真正實現學習與創造的貫通,體現紅山中學的精氣神?首先需要學校形成完整的辦學理念體系,構建能夠引領學校發展的學校文化。
回歸到學校的育人目標,紅山中學學習者的特質,是要廣博地學,心懷家國世界、伴隨雅志雅趣、充滿探索樂趣地學,融學科、融古今、融中外,通向自我的未來,通向國家的未來。因此,紅山中學的辦學理念,是要打造“博雅未來教育”。
為此,紅山中學需要從空間、功能、配套等方面進行全方位突破,建設一流校園空間和硬件設施,革新育人方式,重塑管理系統,對接國家強基計劃,搭建內容豐富、高端的“高中-企業-高校”資源流通平臺。
何浩校長還引入了日本教育專家佐藤學的“學習共同體”思想,努力構建信任、和諧、平等、友好的師生關系和學校文化,讓“學習共同體”從教師隊伍走向學生群體,從課堂教學走向校園建設,從校園走向社區,形成“生命成長共同體”。
紅山教師在“學習共同體”培訓上探討問題
02
革新育人方式,塑造未來人才
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需要落實在育人方式的變革上。學校課堂是教育教學的主陣地,完成育人目標,必須依靠深度課堂建設。
“博雅融通,未來在我”,在“三基五力一幸福”課程體系的基礎上,紅山中學從過去以“知識”為中心轉向以“素養培養”為中心,問題解決從“單學科”思維轉向“學科群”思維。
一方面,學科內整合,倡導學生通過解決綜合性或挑戰性問題,幫助學生形成學科觀念,發展學科思維;另一方面,跨學科統整,在主題式或項目式學習中,聚合多學科知識,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和必備品格。
目前學校正在充分挖掘學科資源,構建生態課程體系,滿足學生多樣化需求。圍繞學科特點,創新活動內容,從學科維度對國家課程進行校本研究,進而優化學校的課程結構。
學習共同體課堂 高一(2)班
紅山中學與區教科院倡導的深度學習有機融合,大力推行走向深度學習的“學習共同體”模式,賦予學生學習主動權與平等權,通過“預習單、學習單、作業單”三單以及“導、思、議、展、評、檢、練”七個環節開展課堂教學,以學生的“學”為主,引導學生進行深度學習,共同探討,實施高效課堂。
學校將學習共同體建設作為優秀教師、優秀班主任、優秀備課組、優秀班級評比的重要依據。經過兩個多月的實踐,學習共同體教學模式取得了顯著的成效,課堂氣氛活躍,學生思考深入,聯考中取得了驕人成績。
如今紅山中學的“學習共同體”理念深入人心,教師之間的共同體、學生之間的共同體、師生之間的共同體、家校之間的共同體無處不在,把學習任務設計于真實場景中,建立場景與學科教學、學生素養的關聯,實現教學行為目標的升級,以學生的學為中心,以任務為抓手,課堂教學真正做到了以學生為主體,以深度學習為主導,實現了教育教學效果的最優化及優質育人的教育目標。
此外,學校還組織大型生涯心智活動,增強學生的信心,凝聚教師的團結力、創造力及教育合力。
大型生涯心智活動-家長助教
在何浩校長的構想中,紅山中學不只是一所學校,更是一個學習資源與社會資源互通、轉化、生成的平臺。凡是可以利用的資源,都應當轉化成為助力學生成長的寶貴資源,讓學生在更真實的環境中學習,為國家培養符合時代需求的未來英才。
因此,學校的開放性和學習資源轉化能力,是打造學習交流平臺的關鍵。紅山中學不斷加強對接國際、國家項目資源,加強與高校、企業的合作,充分鏈接優秀企業里畢業于牛劍清北的優秀畢業生和專家人才,與學生們進行零距離的交流分享。
如今,紅山中學已成為電子科技大學“優質生源基地”,與其共建“強基物理實驗室”,并打造“高中—企業—高校”一體化培養,與華為、華大基因、科大訊飛等企業建立合作關系,培養學生的科學研究能力,開放精準教育教學平臺,打通高端人才的培養通道。
與電子科技大學合作
學校還設立清北“博雅”班,對標清華“領軍計劃”、北大“博雅計劃”課程,由正高級教師、特級教師、中科院博士、金牌教練授課,實行小班教學、導師制和個性化教學,對接聯合國可持續發展課題、國家重要會議等,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國家的“一帶一路”建設和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中去。
設立“騰訊”班,引進國內知名信息技術學科奧賽金牌教練,與騰訊公司合力培養未來的信息技術人才。
目前,科研與奧賽中心已組建奧賽團隊并開設信息、數學、物理、生物等課程,與清華大學合作共建學習科學標桿學校,提高教師教學水平和家校共育水平。
03
重塑管理系統,助力師生成長
學校育人方式的創新,往往伴隨著學校組織結構的變革。科學系統并符合各階段實際需求的組織架構,才能夠使學校高效運作并最終實現教育理想。為了積極發揮人的根本作用,指向終身學習和發展,紅山中學打破傳統學校的層級管理方式,走向“多中心”協同式治理。
校園一角
學校成立了學習智慧中心和學生自治中心,致力于構建學生學習共同體,促進學生的自主設計、自主規劃、自我實現,讓科技和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打造高效的學習平臺和反饋機制,及時解決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出現的問題,讓學生有更多的獲得感、成就感和幸福感。
學生自治中心努力讓學生參與到學校的制度建設中來,讓全體學生共同制定班級公約,定期舉行“班會課”,并設立"紅山下的看見”學生意見反饋信箱,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團隊意識和領導力,讓學生成為學校真正的主人。
“生日一起慶祝吧”活動則為每一位“壽星”同學獻上紅山專屬生日徽章、賀卡、禮物,讓學生感受到來自學校、老師和同學的關愛和溫暖,增強學生的歸屬感,培養孩子的“愛商”。
專屬生日徽章
學校的飲水機旁、洗衣房內,以及請假條上都會貼示標語,使校園處處都有德育文化的浸潤,教育無聲勝有聲。
學校飲水機旁小貼士
教師發展中心致力于構建教師學習共同體。目前正在打造“教壇新秀——骨干教師——名教師——教育家型教師”的梯隊培養體系,通過研究探討、合作交流、互助活動,搭建一個平等、和諧的教師專業成長平臺。
開學以來,學校已采取多樣行動助力教師成長,包括邀請校內正高級、特級、博士、金牌教練進行主題分享交流,學科及班主任師徒結對,成立龍華區種子教師工作坊等等。青年教師參加賽課履獲佳績,在教師隊伍中帶動了良好的教研氛圍。
研究是驅動教師專業成長的核心力量,學校積極建構從“微研究”“做課題”到“大項目”的立體網狀教育科研體系。“微研究”面向個人自主研修,“做課題”面向學科團隊或跨學科團隊的問題解決,“大項目”面向學校教育教學變革,以此驅動學校科研立校戰略,逐步實現“學術性研究型高中”的辦學定位。
為了扎實推進學校“微型課題”研究,傳遞“工作即研究”的課題研究理念,輔助教師用科學的思維和手段,最優化地解決教育教學實踐中的實際問題。學校與華南師范大學教師團隊合作設計教師微型課題研訓方案,為老師們的研究提供精準課程,在孵化培育高品質科研項目的過程中,著力提升教師的研究素養。
家校共育中心致力于構建“學校-家庭-社區”的一體化培養體系,與清華大學合作開發家校共育課程,努力促進學校、教師、學生、家長、社區等力量的聯動,以產生強大的教育合力,促進和提升學校教育的跨越式、高質量發展。
紅山中學的特色欄目“紅山之聲-家校共育”,在喜馬拉雅平臺上錄制并發表學生家長寫給孩子的“紅山家書”,現在已是紅山中學堅持家校共育共同體建設的橋梁與紐帶。“紅山之聲”日后將推出更多的家校互動節目,讓家庭教育助力學校教育,讓父母能做好父母,讓孩子能做好孩子,讓老師有時間專注做好老師。
58封紅山家書,讓家喚醒孩子去奮斗
紅山中學全體教師從去年九月開始,相繼推出“校長講堂”“名師課堂”“紅山之聲”“家校共育”等欄目,助力初三畢業生中考備考。截至目前,“紅山之聲”線上欄目已推出70多期,“名師課堂”“家校共育”已發布200多節精品課,“校長講堂”講座共開展30多場......這一系列活動的開展,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和高度認可。
宿舍生活管理中心還建立了以學生在校生活為主題的公眾號“紅山小窩”,應用積極心理學引導、關注學生在宿舍生活中的生活點滴,記錄學生在紅山生活的溫暖美好體驗,積極助力紅山學子全方位成長。
學生宿舍
悉尼大學前校長蓋文·布朗說:“大學的發展源于很多浪漫的想象。”其實何止大學,所有的學校皆是如此。建設未來學校,就是在把教育者對于未來教育的美好想象,一一變為現實。
構建融“師生-校園-社區”于一體的“生命成長共同體”,搭建豐富高端的“高中-企業-高校”資源流通平臺,是紅山中學的大膽探索和銳意創新,也是紅山中學對于成為一所未來學校的自我要求。永遠學習,永遠創造,紅山中學將永遠走在追尋辦學治校智慧的路上,做好未來教育的“鋪路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