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4-08 21:30:35
若問現在的熱詞,“新基建”一定榜上有名,從中央和各省都推出“新基建”清單。新基建火熱帶動人才需求激增,但是核心技術人才供不應求。作為離生產、服務一線最近的職業教育,應該如何打造產教融合創新平臺,筑牢新基建發展的人才基石,助力新基建駛入發展“快車道”?面對不同區域、不同層次的不同要求,職業教育應該如何適應新基建發展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
4月3日,《職教中國》播出第14集《新職業、新專業、新人才:職教助力新基建》,邀請嘉賓為您硬核解讀。
本期嘉賓
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主任 陳鋒
上海信息技術學校黨委書記 廖達海
精彩觀點
搭建人才成長平臺 理順人才培養機制
當前社會需求最大的應用型、復合型、技術技能型人才。職業教育需大力培養數字藍領,以就業為導向加強學生實踐能力,新職業、新技能人才的培養要主動適應產業發展的需要。
學校專業建設 應主動適應國家和社會發展需要
國家和社會的發展需要是不斷變化的,在這個過程中,學校應主動適應,并調整學科和專業設置,加強應對新職業新崗位的專業需要,不斷提高學生與時俱進的能力。
深化產教融合 加強產學研平臺數字化建設
“十四五”規劃提出建設“產教融合創新平臺”,這是一個不斷調整和適應的概念,要深入理解“創新”兩大內涵,使其引領新時代教育、人才、產業、經濟變革。實施工業數字化改造工程,建設5G+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示范區。要推動以數字化深度連接產學研用,加快建立課程、教學、培訓、研發的數字化共享平臺系統。
發揮數字經濟平臺化效應 促進東中西協調發展
新基建開辟了一個新“跑道”,東中西都站在同一個起跑線上,尤其為中西部提供了后來者居上的機會。各地學校都應該關注當地需求,發展相關產業。發展新基建,能夠最大化發揮數字經濟平臺化的效應,最終促進東中西協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