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的發展對人才培養模式提出了新的變革訴求, 課程改革的目的則在于迎合這一訴求。為社會培養善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同時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新型人才。學校教育雖然能夠讓學生在系統的教學過程中學習知識和技能, 但其較為薄弱的實踐教育卻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能力和思維的全面發展。因此, 要大力推行研學旅行項目、建設研學實踐教育基地,以破解中小學素質教育發展中存在的制約, 有效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由教育部門和學校有計劃地組織安排, 通過集體旅行、集中食宿等方式開展的研究性學習和旅行體驗相結合的校外教育活動。是學校教育和校外教育銜接的創新形式, 是教育教學的重要內容, 也是綜合實踐育人的有效途徑。教育部自2012年啟動中小學研學旅行工作研究項目之后, 各地開始積極探索和開展研學旅行, 致力于建成地方研學實踐教育基地, 部分試點地區取得顯著成效。2016年11月, 教育部印發了《教育部等11部門關于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 將研學旅行納入中小學教育教學計劃, 并指出, 要開發一批育人效果突出的研學旅行活動課程, 建設一批具有良好示范帶動作用的研學旅行基地, 推動研學旅行健康快速發展。教育部于2017年12月6日, 根據《教育部辦公廳關于開展2017年度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支持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項目推薦工作的通知》,公布了第一批“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名單, 命名204個單位為“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204個研學基地分別隸屬于28個中央部門以及31個省市。從活動內容來看, 基地類型涵蓋紅色革命類、歷史文化類、軍事訓練類、科技活動類、職業體驗類、親近自然類。表1 全國首批中小學研學實踐教育基地類型及代表基地
首批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的分布基本覆蓋了全國各省區, 充分考慮了區域覆蓋面, 且各省區的推薦數量也相對均衡。中央部門推薦基地數量共95個, 除多數國家級工程、研究所、博物館等分布在北京及周邊地區外, 其他基地均分布于全國各地。31個省市推薦基地數量共109個, 各省市推薦數量均在2-6個, 云南省、西藏自治區、青海省、寧夏回族自治區推薦量均為1個。但總體來看, 基地分布區域和數量較為均衡, 不存在明顯差異。從已經建設的基地類別來看, 主要包含紅色革命類、歷史文化類、軍事訓練類、科技活動類、職業體驗類、親近自然類6種基地主題。分別從愛國、文化、科技、自然等方面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與能力。其中科技活動類數量最多, 共62個, 占總數的30.4%;其次是親近自然類, 共45個, 占總數的22.1%,;再次是紅色革命類, 共42個, 占總數的20.6%;由此可見, 基地類型不僅豐富多樣, 且加強了重點類型基地的建設力度。推薦名單中的基地合作單位在其領域內, 甚至在全國范圍內, 都具有明顯優勢和權威。紅色革命類、歷史文化類基地合作單位包含眾多國家級、省級紀念館、博物館等;軍事訓練類基地合作單位包含中國海軍博物館、中國航空博物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等重點單位;科技活動類基地合作單位涵蓋了水利、農業、工業、質檢、航空、海事、地質、天文、交通等方面的國家級、省級重點單位;職業體驗類基地合作單位包含消防、救災、氣象等方面的重點單位, 親近自然類基地合作單位涵蓋了眾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等。總體來看, 推薦的基地合作單位均具有規模成熟、技術領先、影響力大、權威性強等特點, 在國家及區域內具有代表性, 是國家和地方政府的重點單位。目前, 國家和地方層面尚未出臺系統的基地建設制度和經費保障制度, 導致基地的可持續發展受限。一方面, 現有研學實踐教育基地雖然積極參與研學項目, 但在具體開展和實施過程中缺乏統一可行的機制導向, 雖然付出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但過程資源沒有得到充分利用和合理調配, 導致事倍功半;另一方面, 基地內部缺乏明確的目標導向, 在建成什么與如何建成兩方面缺乏深入規劃, 導致在基地建設和發展過程中偏離初始定位。大部分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并不屬于教育系統, 核心工作也無關教育教學, 又缺乏與中小學校的深入溝通。因此, 對學生培養目標的內容和實現策略缺乏系統認識, 導致基地的研學活動設計定位與中小學生培養目標不符, 出現重視“行”忽視“學”的問題, 致使實踐活動內容單一。當研學旅行變成了單純的旅行時, 就難以實現預想的研學實踐效果。研學實踐教育基地的建設側重于對研學活動的設計, 而忽視了安全保障機制的建設。目前, 在研學實踐過程中, 主要由中小學校及帶隊教師承擔著保障學生安全的責任, 單方面的安全管理會導致中小學生的人身安全、交通安全、食宿安全等諸多方面存在隱患。
為此, 學校在開展研學實踐活動時存在較大壓力和風險, 家長也由于擔心孩子的安全問題而拒絕參加研學實踐活動。從國家層面, 一是要根據基地建設的實際需求進行持續、穩定的資金投入, 以提升基地研學項目開展的可持續性;二是要出臺統一的基地建設標準, 分配監管職責或成立相關管理部門, 以對基地進行系統化、標準化的管理、監督和評估, 并定期交流、發現問題, 及時反思、總結經驗;三是要加強研學相關人員的能力建設, 相關部門應加強監管力度, 制定研學旅行實施方案制度, 建立研學人才管理機制, 培養提升研學管理人員的專業素養;四是出臺具體可行的激勵政策, 以進一步調動現有研學基地的積極性, 同時擴大影響, 促進建設更大范圍、規模和數量的研學基地。從基地層面, 一是要建立內部管理制度, 明確各部門的工作職責與流程, 提高工作效率;二是要定期進行教育教學相關培訓, 促進基地建設與學校教育的有效融合, 助力學生全面發展;三是要建立內部考核制度, 以便對各部門的工作質量進行評估, 并及時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把研學作為研學旅行的目標是其價值所在, 旅行只是研學的載體。脫離了這一特征, 研學旅行就變成了無本之木、無水之源。研學實踐教育基地是研學旅行得以開展的核心支持條件之一, 因此, 其建設目標也要緊抓研學旅行的價值所在——研學, 在深入研究研學旅行的教育意義、目標、主題等基礎上, 確立基地建設目標。同時, 要將建設目標落實在實踐活動中, 首先, 要立足于學生身心的全面發展, 其次, 要秉承教育性原則, 尤其是親近自然類基地, 在活動設計過程中要避免“只游不學”或“重游輕學”,及時為學生拓展自然科學知識, 切不可脫離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建設的根本。研學旅行項目的出現充分體現了教育教學理念的發展與創新, 它是中小學教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因此, 在對學校教育進行拓展的基礎上, 還要與學校教育有效融合, 才能更好地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一個完整的研學活動通常由學校或相關機構發起和組織, 然后在研學實踐教育基地進行具體活動的開展, 活動開展前要與學校或相關機構進行充分溝通與協商, 不僅要明確其時間、具體主題等, 還要了解其活動目的、教學需求等, 這對活動的有效開展和目標達成具有重要影響, 同時也能夠與基地的建設目標形成積極的映射關系, 促進基地健康、可持續發展。基地建設要以學生為本, 是基地健康發展的重要基礎。研學旅行活動是面向學生集體開展的, 學生的興趣、愛好各不相同, 研學旅行活動雖然無法滿足每個學生的個性化需求, 但也要盡量避免活動目標和內容的單一。基于此, 基地建設首先要秉承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 盡可能廣泛、深入地開發教育資源, 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手段為學生創設真實、直觀的活動場景與情境, 以幫助學生接觸、觀察、認識更加真實的世界, 這樣才利于其經歷發現、構想等思維發展過程, 從而促進其在原有知識結構的基礎上, 建立更加完善的認知結構;其次, 要在研學活動設計過程中秉承操作體驗性原則, 除了創設豐富、直觀的場景以滿足學生的感官體驗需求外, 還要設計動手操作的環節, 以保證學生都能積極投入, 身心充分參與其中;最后, 要善于根據學生在活動中的反應及時調整活動安排, 傾聽學生心聲, 充分尊重學生的意愿和需求。安全是研學旅行能否有效開展的關鍵因素, 也是學校、教師、家長等十分重視的問題, 因此, 要完善基地安全保障機制, 將安全作為基地建設和活動開展的第一要務。首先, 要制定切實可行的安全保障方案, 將安全責任、事故處理責任等落實到人, 各部門各司其職,。不僅在日常工作中保障基地和人員的安全, 更要在教師和學生入駐基地后, 與校方或機構共同為師生和研學活動的開展提供全面可靠的安全保障;其次, 要加強基地研學工作人員的安全培訓工作, 提高基地研學工作人員的安全防范意識與能力, 并制定安全應急預案, 同時要定期對基地設施進行安全隱患排查, 并配備消防、逃生等設備, 一旦出現問題, 能夠及時有效地采取措施, 防患于未然;再次, 在活動開展前, 要組織基地研學工作人員對教師和學生進行安全教育, 如講解基地消防設備的使用方法、逃生通道的位置等, 并提供交通、住宿、餐飲等方面的安全指導, 最大限度地規避安全風險;最后, 要及時與上級行政部門報備相關情況, 定期接受管理與審核。研學活動不僅能夠拓展學校教育活動, 豐富學生的社會知識、自然知識, 還能在實踐過程中培養堅定的意志品質, 促進身心的健康發展, 助力綜合素質與能力的提升, 對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研學實踐教育基地的建設是研學活動得以有效開展的重要保障。目前, 我國研學實踐教育基地的建設已取得一定成果, 在數量、分布、類型、規模等方面的發展初具成效。接下來, 各地區政府、部門應繼續積極響應國家號召, 積極投入到研學實踐教育基地的建設與發展中。總之, 一方面, 要從制度層面將研學實踐教育基地的建設規范化, 保障基地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另一方面, 要從實踐層面落實制度、原則、理念, 建設真正以學生為本、能夠有效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研學實踐教育基地。